">

日系工控廠商發展晚于歐美,工控業務占比高于歐美工控企業。日本工控企業起步晚于歐 美企業,多成立于 1920-1960 年。日系工控企業先后抓住了日本制造業騰飛和中國等發展 中國家崛起兩大機會,專注于工業自動化領域,工業自動化業務占比高于歐美系企業。從 市場定位看,日系企業大多集中于中端的 OEM 市場,與國內企業競爭最為激烈。從未來 發展方向看,日本企業工業自動化產品迭代較慢,解決方案本土化程度遠低于國內企業, 市場份額或被繼續被國內企業取代。

歐美自動化產品進口仍居于高位,國內自動化產品需求有所提升。隨著制造業走向自動化 生產,全球自動化市場規模增速明顯,從進出口規模看,歐盟國家的自動化產品的進出口 額均居于四個地區之首,是自動化產品的主要凈出口方,優勢明顯。中國進口金額低于歐 洲和美國,在國際貿易中自動化產品份額仍處于低位。從凈出口角度看,歐洲和日本自動 化產品凈出口規模為正,是主要的產品輸出方,美國和中國凈出口為負,是主要的進口方。我國工控企業主要面對歐洲和日本的工控企業競爭,以技術和營銷實現進口替代是行業的 應有之舉。

項目型市場發展提升技術營銷重要性,本土系低壓變頻器業務占比穩步提升。人力成本提 升帶動下游市場自動化改造需求,貼近下游市場的定制化解決方案需求不斷增加。根據睿 工業統計,2018 年我國自動化市場同比增長 6.2%,其中 OEM 市場同比增加 5.2%,項目 型市場同比增加 9.6%,貼近終端客戶的技術營銷是實現市占率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當 前國內龍頭公司的技術水平已經接近海外領先水平,品牌知名度和項目經驗仍有欠缺,貼 近終端客戶的技術營銷為比較優勢。本土系工控廠商以價格和技術營銷接近終端客戶,為 其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穩步推進進口替代。

建議關注本土工控龍頭——匯川技術(30.200, 0.28, 0.94%)。我們認為,匯川技術作為國內領先的工業自動化產 品及解決方案的龍頭廠商,核心產品技術領先,解決方案加深了公司護城河,模式難以復 制。技術營銷能夠有效的針對下游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從而帶動產業升級。EU 市場的突 破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認為國內工控企業進口替代進程仍將持續,行業龍頭有望實現細分 領域的各個擊破。
工業機器人
工業互聯網對工業機器人的技術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為產業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和場景, 充分激活制造業對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需求。1)協助機器人實現互聯互通與數據共享:通過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實現機器人相關數據分析與共享,減輕勞動強度,改善 作業環境,從整體上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2)有效降低機器人損耗及維修成本:通過 遠程實時數據監控管理和報警,及時同步生產管理狀況,使機器人在工作期間有效地降低 物耗,有效避免變形、劃傷、碰傷,減少維修造成的停產成本。3)支撐機器人開展定制 化生產:通過工作模型的設計與優化,使機器人快速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的定制化生產, 產品快速更新換代,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有效節約投資,形成規模效益。
中國具備誕生世界領先機器人公司的基礎,本土企業成長潛力大。從“機器換人”到“智能制 造”,國內工業機器人需求有望改善。我們認為國內工業機器人需求有望復蘇,2020 年或 出現溫和增長,長期成長空間廣闊,原因是:1)人口結構的變化將長期推動中國制造業 進行智能制造升級;2)伴隨技術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實際應用效果從“機器換人”升級為“智 能制造”,從僅僅是替代人工變為提升企業制造效率、穩定產品品質及降低庫存;3)國家 及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助力智能制造升級,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有利環境;4)貿易 摩擦緩和或將促使制造業恢復投資意愿,2019Q4 工業機器人行業數據已經出現改善跡象 (2019 年 10 月國內產量當月增速同比轉正達 1.7%,11、12 月增速分別提升至 4.3%、 15.3%),雖然新冠疫情或對 2020Q1 機器人產業景氣度產生一定負面影響(2020 年 1-2 月國內機器人累計產量同比下滑 19.40%),但隨著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和制造業復工復 產有序推進,我們認為機器人溫和復蘇的趨勢不會改變。


汽車行業目前仍是國內工業機器人最主要的下游應用,隨著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和轉型的 不斷深化,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將有望更深入衍射到 3C、半導體、新能源、物流倉儲等領域, 需求更加多元化,增量空間廣。汽車制造行業生產程序相對標準化,工業機器人應用發展較 早,技術成熟,自動化程度較高。消費電子行業的自動化模式與汽車行業類似,均可在產品 零部件生產和整裝等環節進行自動化生產,但消費電子行業目前除了個別廠商外,自動化滲 透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自動化升級的空間仍然廣闊。對比 2010、2018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 市場銷售結構可以發現,汽車行業均位居第一應用領域,但占比由 50%下降到 35%,3C 需 求由 13%擴張到 23%,除金屬加工以外的其他行業占比由 27%提升至 32%,行業總體容量 增長的同時需求分布呈逐漸多元化的趨勢。我們認為,隨著智能制造及工業物聯網的應用領 域不斷橫向延展,2019 年及以后機器人下游需求多元化的趨勢有望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