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7月的江淮大地熱浪翻涌,走進安徽全柴動力的智能裝配車間,“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實地探訪這家與共和國同齡的制造企業,目睹了一場以數字化重塑研發、生產與管理全鏈條的產業變革。
“依托國家級政策牽引,將‘兩化融合’‘智能制造試點’等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動能,成功構建以‘5G+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智能制造體系。”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許昌宇介紹說,通過打通研發、生產、管理全鏈條數據閉環,企業研發周期縮短30%,生產效率提升35%,今年第一季度發動機銷量增長15%,躋身行業前三,其中海外出口增長50%。
圖片來源:全柴集團
全柴的實踐,不僅是傳統制造業轉型的生動案例,更成為政策與產業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生動注腳。
據介紹,全柴動力的智能化躍遷,始于對國家戰略的精準響應!笆奈濉逼陂g,全柴錨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建成覆蓋設備層到決策層的多維智能工廠: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三維可視化運營場景,實現工藝仿真與設備預測性維護;QMS質量管理平臺統一全流程標準,質量風險顯著降低;財務共享中心強化集團管控,運營效率全面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其國六發動機智能裝配線更以40臺國產自動化設備、7臺進口機器人支撐多品種無縫換產,關鍵擰緊工序100%數據追溯,單臺制造成本下降12.6%。
協同生態激活集群動能。當企業轉型的“點”突破上升為產業鏈“面”的升級,全柴主動扛起鏈主擔當。
在安徽省節能環保內燃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中,全柴將成熟的數字化經驗向850余家上下游伙伴推廣,帶動集群數智化協同制造。這一過程中,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尤為關鍵——政府搭建平臺引導資源整合,企業則以技術輸出實現生態共贏。例如,全柴整合供應鏈資源構建的跨領域協同制造體系,使物料配送及時率提升29%,存貨周轉率提高18%,為中小制造企業降本增效提供可復制的行業方案。
立足“雙碳”目標,全柴的轉型視野已從內生優化轉向開放賦能。一方面,企業加速新能源技術產業化:DHT混動系統、氫燃料電池及CNG、甲醇等清潔燃料發動機并行研發,為交通運輸、農業裝備等領域注入綠色動力;另一方面,以AI技術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探索構建質量知識庫與智能供應鏈體系。
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從“傳統制造”到“服務型制造+智能化解決方案”,全柴的實踐深刻詮釋了政策引領、數字賦能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安徽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