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9月28日,在202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期間召開的數字經濟領導者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出席并致辭。韓夏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傳統生產要素深刻變革與優化重組,是打造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支撐。
“盡管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取得了明顯進步,總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但還存在關鍵核心技術支撐能力薄弱、融合應用不充分、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有待提升等問題。”韓夏指出,面向未來,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從五個方面出發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一是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社會新底座。加快推進雙千兆網絡建設,實施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提升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統籌數據中心布局,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著力構建以通信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和計算設施為核心,以融合基礎設施為突破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
二是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超前布局新興數字產業,提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產業的競爭力,促進虛擬現實技術和產品應用普及,繼續推動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服務業、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戰略前沿領域,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競爭力,完善核心產業的供應鏈體系,創新應用場景,加速產品和服務迭代,加快數字技術產業發展步伐。
三是加速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帶動產業結構新升級。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5G+工業互聯網工程智能制造等系列工程,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彈性,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四是深化數據要素流動和應用創新,培育數據驅動新模式。加速推進數據價值化,實現對傳統生產要素深刻變革與優化重組,建立通信行業與工業數據流通規則,推進市場化開發和應用機制的建設,在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安全保護等領域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特征和規律的政策體系和監管規則,促進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支持企業開展大數據在工業生產各環節和產業鏈全流程應用,發展數據驅動的制造新模式、新業態。
五是加強數字經濟治理,營造發展新生態。積極推進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支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構筑全民暢想的數字生活。落實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求,提升網絡安全水平,構筑數字經濟安全屏障,深化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規則,攜手打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營商環境,推動共建網絡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