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深度滲透、人工智能規模化落地的關鍵階段,算力已成為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作為國際數字樞紐,上海通過構建集約高效的算網基礎設施,打通算力、存力與運力協同壁壘,為AI時代城市智慧轉型樹立了標桿,重構城市發展新范式。
時代必然:開展1ms城市算網建設
隨著AI從模型訓練走向千行百業的規模化應用,城市對算力的需求正從“集中供給”向“隨時隨地、靈活高效”的獲取方式轉變。“城市算網不僅能夠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提供強大的算力保障,為城市治理裝上‘智慧大腦’,更將成為驅動創新、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的‘數字引擎’。”中國信通院首席專家石友康在“1ms城市算網中國行專家座談會”上談道,“開展城市算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算力、存力和運力的高效協同,滿足云邊端各類連接場景的高效應用,正逐步成為城市智能化轉型的必然選擇。”

1ms城市算網作為“數字動脈”需重點滿足三大核心需求。其一,“超大帶寬與無損傳輸”是城市智能的“數據質量”保障。AI大模型訓練與推理需海量完整數據支撐,算力資源分布式演進要求數據在計算中心與存儲池間頻繁流動,亟需大帶寬、高可靠的“數據高鐵”避免丟包抖動影響效率。其二,“確定性低時延”決定城市智能的“反應速度”。金融高頻交易、工業AI質檢等場景對算力響應的準時性、準確性要求嚴苛,毫秒級時延差異直接影響業務成效,需構建如城市軌道交通般可靠的低時延連接。其三,“普惠與靈活的接入”關乎城市智能生態的“繁榮程度”。為支撐頭部企業與中小企業、科研機構協同創新,需打破自建算力中心的成本壁壘,讓算力像水和電一樣按需訂閱、即插即用。
近年來,《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提出打造一批算網城市標桿、構建1ms時延城市算力網等舉措,為1ms城市算網建設注入強大動能。
與此同時,在業界共同努力下,城市算網的建設和應用已初步形成“國家統籌、地方落實、企業主動、市場驅動”的發展格局,城市算網正逐步從概念探索走向規模化實踐的新階段。
上海實踐:構筑智能發展底座
上海積極落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以“算力浦江”專項行動為指引,積極推進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光纖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平臺建設及綠色算力發展方面成效顯著,綜合算力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運營商積極響應政策號召,結合區域發展特色,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算網建設實踐,構建起全方位的算力支撐體系。
上海電信深刻洞察算力需求從“資源密集型”向“體驗確定性”的躍遷,打破傳統層級化架構,構建“葵花型”架構——讓算力池如同花盤,網絡鏈路如同花瓣,實現用戶與算力、算力與算力之間的最短路徑直達。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云網發展部副總經理吳飛介紹了上海電信如何通過三大創新舉措,構建面向未來的算力網絡底座。一是在規劃層面,首創“三元權重算法”,綜合平衡時延、效率和成本三大要素,通過AI for network賦能,構建了科學的光路價值評判體系,確保在規劃階段就能實現網絡性能與投資效益的最優平衡。二是在架構層面,打造“葵花型”超低時延算力光網,通過規模部署OXC和維數更高的ROADM設備,將全光交換能力從網絡核心向匯聚層延伸,實現了光層的靈活調度和廣覆蓋。三是在介質層面,積極開展空芯光纖等新型傳輸介質的現網試點,為未來進一步逼近傳輸時延極限進行技術儲備。這些創新舉措成效顯著,網間平均跳數從2.5跳下降到1.5跳,90%的重點區域實現一跳入算,1ms城市時延圈實現100%全覆蓋,同時通過Mesh組網和智能調度,為不同業務提供差異化服務質量保障。基于這一網絡底座,上海電信在金融、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實現深度賦能,打造“模速空間”大模型專業孵化載體,通過50GPON+OTN技術方案支撐存算分離等創新應用,讓創新創業團隊便捷獲取高質量算力服務。
上海移動全力推進“1ms城市算網”在上海落地生根,上海移動規劃技術部副總經理黃煥乾分享了上海移動的創新實踐與思考。上海移動提前布局“毫秒用算”網絡建設,打造1ms浦江算力光網,構建城市內1ms算力時延圈,實現“算力中心毫秒互連”、“算力資源毫秒接入”,推動“算力應用毫秒可達”,引領算網產品新發展模式。據悉,早在2021年,上海移動就助力上海建成“全光智慧城市全球第一城”,前瞻性布局“六光六極”算力光網,通過青浦、臨港“雙翼雙引擎、智算雙中心”布局,依托千余個匯聚接入層節點,構建2+N+X的三級算力服務體系,全市總算力資源規模達11.2EFLOPS。在網絡能力建設上,上海移動融合算力和全光網優勢,全面升級1ms浦江算力光網,構建全國單城域規模最大OTN光網,通過全光OXC和Full-Mesh組網實現數據中心流量同城超高速互聯與靈活調度,借助多路由保護機制構建算間斷纖不斷網的無損傳輸能力;通過OTN匯聚及光算力錨點廣覆蓋,實現1ms泛在入算;依托全光運力地圖形成算網統一視圖,支持時延/性能智能可視與多因子選路。在算網產品服務方面,上海移動發布 “1ms浦江算力光網”算網一體化創新產品,提供“入網即入算”一站式服務,通過OTN精品訓練算網助力醫療大模型訓練,AI診斷準確率超過95%;通過OTN精品推理算網為航空制造企業實現AI云質檢,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通過OTN精品云享算網為高校提供科研算力服務,顯著降低自建與運維成本。
上海聯通云網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廖思憶從網絡、算力、應用三個維度分享了實踐舉措。在網絡層面,上海聯通基于6+16的算力DC架構,升級演進算力網絡,商用400G智能全光傳送網并開展800G試點驗證,通過部署全光交換OXC設備實現核心算力節點Mesh化組網和“一跳直達”,構建上海內中外環0.5-0.75-1ms的低時延圈,自研運力地圖確保算力精準輸送。在算力層面,全力推進智算基礎設施建設,臨港智算中心可實現4200P級智算能力輸出,規模化部署冷板式和浸沒式液冷技術,結合AI算法與數字孿生實現智能控溫,PUE值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采用“萬卡國產+千卡主流”的多元算力架構,兼容多種芯片,構建全棧服務體系。在應用層面,上海聯通將算網能力與上海特色產業深度結合,參與“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建設,聯合成立“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創新中心”;與地鐵公司合作開展軌道交通行業大模型建設,提升故障處理效率;為證券行業構建智能算力生態體系,降低中小金融機構AI應用門檻;在三甲醫院部署AI醫療模型,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華為針對1ms城市算網建設需求,推出全新的AI-OTN解決方案,從三個關鍵方向助力構建高品質算力網絡底座。一是打造面向AI時代的全光架構,為算力調度提供確定性的大帶寬和低時延能力;二是構建智能運維能力,實現網絡狀態實時可視、故障精準定位,提升網絡可用性與服務體驗;三是增強場景適配能力,支持智算中心、城市邊緣等多種組網模式,推動算網資源高效協同。
算力普惠:書寫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1ms城市算網建設不僅是上海數字樞紐建設的核心抓手,更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從打破算力供給壁壘到實現千行百業普惠接入,從優化城市治理效能到激發產業創新活力,毫秒級算力正重塑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期待產業界持續深化投入與合作,進一步釋放算力潛能,推動算網融合向更深層次發展。讓算力如同水電般精準觸達每一個需求場景,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產業升級智能化、民生服務便捷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共同書寫AI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