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一輛沒有方向盤的巴士在無錫街頭自如穿行,遇到紅燈平穩停下,與前車始終保持安全距離。
在無錫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園,記者親身體驗了無人駕駛巴士。車內沒有傳統駕駛座,只有舒適的乘客座椅和實時顯示周圍路況的屏幕。車輛自主識別交通信號燈、規避障礙物,應對復雜城市路況。
這些無人巴士正是無錫打造全國首個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示范項目的縮影。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和首批“雙智”試點城市,無錫正將智能網聯汽車從概念開進現實。
親身體驗:無人駕駛融入日常
“車輛即將啟動,請您坐穩扶好。”隨著語音提示,記者乘坐的自動駕駛小巴緩緩駛出。安全員坐在車廂后部,監控著車輛運行。車輛行駛平穩,提前感知到前方紅燈,開始平緩減速,沒有任何急剎感。
在無錫車路云一體化示范區內,無人駕駛小巴通過車身周圍360度無盲區感知,不僅能實現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紅綠燈識別等基本功能,還能應對超過10萬個城市復雜交通場景。
目前,無錫已形成包括50輛無人巴士、72臺配送車的多場景應用矩陣,定制通勤專線上座率高達90%。
這些智能網聯汽車已在無錫安全行駛超過150萬公里,標志著自動駕駛技術真正從實驗階段走向規模化應用。
應用場景:多元探索全面開花
除了載人交通,無錫在無人物流、無人環衛等領域同樣取得突破。據介紹,在環衛清掃方面,文遠知行、仙途智能等已成為無錫市經開區、錫東商務區常態化環衛清掃運營商,融合應用自動駕駛環衛車輛覆蓋超過350萬平方米街區。
在物流運輸領域,無錫綜合保稅區、上汽大通工廠及周邊道路上,21輛自動駕駛卡車正為多家智能工廠提供物流服務,有效提升了區域供應鏈的自動化水平。與此同時,無人配送車在各大園區內頻繁穿梭,通過自主路徑規劃與實時避障,實現了精準配送,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末端配送場景中,京東、白犀牛、文遠知行、九識、新石器等6家國內頭部無人車企業已在無錫實現商業化落地,與順豐、圓通、大潤發、盒馬鮮生等物流及零售企業合作,投入近400輛無人配送車,構建起高效、低碳的城市末端配送網絡,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政策護航:立法先行構筑優勢
無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前瞻性的政策支持。
2025年9月,江蘇省發布了《無人駕駛裝備商業示范應用工作指引(試行)》,該指引明確了無人駕駛裝備的商業示范應用需遵循創新引領、包容審慎、應用牽引、安全有序的原則,為無人駕駛裝備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明確規范。
2025年3月,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五部門聯合修訂了《無錫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準入與上路通行管理實施細則》,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更早之前,無錫在2022年率先出臺全國首部車聯網專項法規——《無錫市車聯網發展促進條例》,創下多個“全國首次”。
這部條例首次將車路協同基礎設施納入道路建設工程范疇,首次提出推進建設統一的市級車聯網數據管理服務平臺。
技術突破:車路云一體化落地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堅實的數字基建支撐。
在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集中發布了中國移動牽頭完成的無錫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項目成果。
該項目依托5G-A“四融合”技術方案,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全城、全網、全覆蓋的車路云一體化示范工程,并獲2025物聯網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成果評選金獎。
中國移動在無錫打造的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融合組網方案,以5G網絡為基礎,通過5G+C-V2X融合組網、邊緣智算供給等技術,實現了云網服務的全城覆蓋。
相比傳統方案,該模式有效降低算網設施成本近46%。
項目中采用的自研智能5G路側單元具備車車/車路通信與邊緣算力服務能力,為車側、路側提供邊緣AI模型算力及低時延、高可靠的數據交互服務。
這套系統支持行人鬼探頭、自動緊急制動等多樣化AI應用場景,保障了城市級50毫秒低時延與99%可靠性的服務目標。
作為首批“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無錫已高質量完成市區全域2675個路口的紅綠燈信號上車及30000余個交通標識的網聯化改造,為乘用車、出租車、公交車等提供信號燈信息提示等服務。
道路與云端信息的協同使得車輛制動更精準、綠波導引更順暢,實現了平均擁堵時長縮短15%,高峰通行效率提升12%的效果。
從最初的技術測試到今天的規模化運營,從單一場景到多元應用,無錫正以實際行動證明:車路云一體化不是遙遠的概念,而是可落地、可推廣的城市級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