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近日,山東算力平臺與中國算力平臺正式實現“平臺、主體、資源、生態、場景”全面貫通,標志著山東省在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提升算力互聯互通水平、加速推進全省乃至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提供了可靠支撐。截至目前,山東算力平臺已完成150個算力中心(占全省總量的65%)、30萬標準機架的算力整合,實現了地級市算網監測全覆蓋。
近年來,山東省通信管理局按照部省相關部署,聚焦數字強省建設,統籌推進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信息通信業持續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深化數智融合創新應用,為全省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堅持政策引領 打造算力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山東通管局與省發改委、工信廳、大數據局等部門持續強化溝通協同、統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陸續出臺《山東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山東省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連續多年對新型數據中心建設、智能算力發展給予資金獎補近8000萬元;組織行業開展“三升”行動、實施“三新”工程,為提升算力水平構建了良好政策保障體系!笆奈濉币詠恚∷懔A設施建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算力總規模從“十四五”初期的不足2EFlops(單精度FP32)增長至目前的11.59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提升至51.04%。各基礎電信企業勇當算力建設主力軍,在濟南、青島、棗莊部署三大智算集群,通用算力、智能算力、邊緣算力均覆蓋全省16個市,為千行百業提供強大算力支撐。
堅持算網筑基 織密用算“高速公路”
山東信息通信業充分發揮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主力軍、先鋒隊作用,超前部署“高速智聯”傳輸網絡,強化運力高效承載,加快網絡升級“連算成網”。建成全國首個互聯網骨干直聯“雙樞紐”省份,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總帶寬居全國首位,大幅優化了網間通信效率和質量。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加速建設,建成后將更好地推動算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同時,不斷完善省際專線、光纜等網絡設施,圍繞濟南、青島、棗莊三大算力樞紐,構建全省算力一張網,在歷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相關報告中,山東運力指數始終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已建成覆蓋全省16個市的高速光傳輸骨干網絡,其中,濟青之間與省外均實現400G超高速互聯;骨干網絡出省總帶寬達131T,與國家八大算力樞紐節點所在城市全部互聯,實現了算力中心間低時延、大帶寬互聯互通。
堅持以技管算 強化算力統籌監測能力
依托山東算力平臺,山東通管局持續加強算力基礎設施統籌監測。平臺于2024年10月啟動建設試運行,2025年5月17日正式上線,具備算力登記、算網監測、分析決策等核心功能。平臺從政府和企業兩個維度完善算力底數清單,實現“算力一本賬”,為算力資源的精準掌握與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聚焦算力中心間的互聯,通過部署技術手段實現算力網絡實時監測與分析,有效提升了算網協同效率;匯聚多源異構算力數據,以直觀方式展示省內總體算力發展態勢,為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依據。
堅持創新應用 推動算力賦能賦智千行百業
山東信息通信業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承接部省和集團公司科研任務、示范工程,加強多元算力服務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融合創新,打造一批算力應用標桿,推動算力深度賦能千行百業。山東聯通發布“曜算”算力交易調度平臺,調度算力超2000PFlops,塑造開放共享的算力服務生態;中移齊魯創新院落戶山東,以高質量數據供給賦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目前已培育20個行業大模型、30個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在工業領域,山東聯通算網融合,成功助力山東中煙、濟南澳海等多家企業完成數智化轉型,實現了生產效率的飛躍式提升和運營成本的有效降低。在智慧農業領域,山東移動基于齊魯創新院AI+技術平臺,與產業合作伙伴聯合發布作物育種大模型,為跨物種精準設計育種提供了新方案,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產學研協同創新、培育農業生物經濟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在醫療衛生領域,山東電信助力濰坊建設醫學影像云平臺,全面提升醫療系統信息化水平。在低空經濟領域,各基礎電信企業以網筑基、以智賦能,在青島、煙臺、泰安等市打造11個低空產業融合應用案例,推廣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醫療等經濟場景。在政務、海洋、文化旅游、安全等領域,山東通信業以“AI+5G+算力”深度賦能,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山東通管局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部省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部門協同,不斷豐富算力平臺功能,促進算力資源高效利用,推動算力網絡“點、鏈、網、面”體系化發展,切實提升算力供給質量,深度賦能行業應用,為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提供堅實的算力網絡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