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2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表示,該方案聚焦擴大開放、強化政策支持、優化投資促進和解決外資關切四大方向,提出20項具體舉措,旨在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截至2024年底,已有2343家外資企業獲準在華經營電信業務,為電信用戶帶來了更多選擇和差異化服務。
《行動方案》四大特點:釋放開放信號,強化服務保障
凌激介紹,《行動方案》的制定基于廣泛調研外資企業訴求,是對“外資24條”等政策的深化和補充,具有以下特點:
1. 擴大自主開放:在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推進試點,壓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提升國家級經開區外向型經濟水平。
2. 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外資長期投資上市公司,研究鼓勵外資境內再投資政策,擴大鼓勵類產業范圍,便利創新藥上市,支持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
3. 創新投資促進:開展“投資中國”系列活動,優化外資并購規則,支持外資參與新型工業化,強化央地協同境外招商。
4. 解決企業關切:將更多外資項目納入重大清單,明確政府采購本國產品標準,優化藥品帶量采購,擴大免簽范圍,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凌激強調,《行動方案》要求所有政策于2025年底前落地見效,商務部還將在全國開展“服務保障外企”專項行動,通過各級外資專班上門解決企業訴求。
外資作用顯著:貢獻就業、稅收與創新動能
針對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凌激指出,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超123.9萬家企業,實際使用外資20.6萬億元,貢獻了全國近7%的就業、七分之一的稅收、三分之一的進出口。外資企業深度融入國內產業鏈,覆蓋制造業31個大類、548個小類,并通過供應鏈帶動全球資源流動。此外,外資企業研發投入十年增長86.4%,有效發明專利增長336%,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多部門協同發力:擴大開放、優化環境
電信業擴大對外開放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制度型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融入全球分工與合作、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具有積極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姚珺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電信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底,已有2343家外資企業獲準在華經營電信業務,為電信用戶帶來了更多選擇和差異化服務。
2024年,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放寬電信等服務業市場準入的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了《關于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的通告》,明確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等4地試點取消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等多項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該政策受到了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試點開放工作,加強政策解讀,優化服務管理,支持外資企業參與試點,探索更多新業態,激發市場活力。做好經驗積累和宣傳推廣,組織開展試點情況總結評估,梳理先進模式、典型案例等,推動釋放示范效應。同時,根據試點情況不斷完善開放政策,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提升電信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助力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回應熱點關切:美國關稅政策不影響長期信心
針對路透社提問的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商務部外資司司長朱冰表示,加征關稅違反世貿規則,干擾跨國投資決策,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外資長期看好中國前景。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0.5%,實際使用外資雖同比下降,但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提升。
《行動方案》的出臺標志著中國以制度型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凌激表示,歡迎全球投資者共享中國機遇,共同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