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十四五”時期,是內蒙古自治區新型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關鍵五年。5年來,內蒙古緊扣戰略定位,以數字化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數字化從“單點突破”向“系統推進”轉變,從“技術應用”向“模式創新”升級,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完善政策體系,內蒙古緊緊圍繞產業特色,堅持以兩化融合為主線,系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先后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內蒙古自治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內蒙古自治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方案》《內蒙古自治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水平測評指標體系》等系列政策,明確轉型思路、目標、任務及評測標準,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自治區累計安排專項資金7.8億元,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近40億元。
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內蒙古堅持適度超前原則,著力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5年來,全區累計建成5G基站9.5萬個,實現工業園區、大型工礦企業等生產場景全覆蓋。數據中心算力規模突破21.8萬P,網絡時延降低至20毫秒以內,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撐和低延遲的網絡保障。累計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41個,覆蓋冶金、化工、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等主要行業。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6個,接入企業級節點2004戶,標識存量1.6億枚,解析量7928萬次,在產品質量追溯、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協同等多場景應用。
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內蒙古堅持因業施策、分類指導,“點、線、面”協同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以盟市為單位開展8條重點產業鏈數字化轉型試點,爭取呼和浩特市、烏海市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組織開展30多場數字化轉型推進會和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活動,推動制造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售后服務各環節數字化轉型。5年來,上云企業突破2萬家,累計建成先進級智能工廠50個、卓越級智能工廠8個,數字化標桿企業34個。目前,全區制造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59.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7.1%,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8.6%,整體進入全國中游水平。
積極培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內蒙古堅持引育并舉,加快培育優質企業,構建產業生態,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和質量雙提升。2024年,全區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達到71家,營業收入達到35億元,是2020年的7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占比突破50%。培育首版次軟件產品62個,呼和浩特、包頭軟件產業園集聚了全區80%以上的軟件企業,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此外,內蒙古統籌發展與安全,通過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加強網絡安全防護、強化數據分類分級管理以及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著力構建工業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堅實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