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在江西景德鎮,窯火已燃燒了千年。宋元時期,這里的工匠們用一雙雙巧手將泥土塑造成溫潤如玉的瓷器,沿著絲綢之路遠銷四海;明清時期,“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況,讓景德鎮成為舉世聞名的瓷都。老師傅們憑著數十年的經驗,僅憑指尖的觸感、瓷器的光澤,就能判斷窯溫的高低、泥坯的優劣。古老的龍窯、馬蹄窯中,每一道火痕都記錄著陶瓷藝術的傳承與變遷。
然而,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當“十窯九不成”的古語依然在坊間流傳,當年輕的手工藝人逐漸減少,這座千年瓷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固然珍貴,但唯有創新才能讓窯火永不熄滅。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古老技藝與數字技術的對話悄然開啟。中國聯通以“數智底座+生態賦能”為雙引擎,攜手景德鎮邑山陶瓷智造有限公司,以AI技術為核心脈絡,打造了陶瓷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滲透到陶瓷從原料配比到成品交付的全生產鏈條,開啟了一場從“手工匠造”到“智能制造”的華麗蛻變。
數字新窯 重塑制造之基
漫步在今天的邑山陶瓷智能車間,仿佛置身于兩個時代的交匯點。一邊是傳承千年的制瓷精髓,一邊是代表未來的數字科技。20余套國際頂尖設備通過聯通5G專網實現無縫對接,工業機器人正精準完成從原料處理到泥坯成型的各道工序。
這種“硬件升級+軟件協同”的融合模式,讓傳統需要十人協同的工序實現了“一人管理多機”的跨越。生產效率提升80%,優級率提高15%,數字的背后是陶瓷制造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的根本性轉變!斑^去30分鐘才能調一個模具,現在5分鐘搞定。”一位在陶瓷行業工作30年的老師傅感慨道,“我從未想過,祖輩傳下來的手藝能和5G技術結合得如此完美。”
在智能倉儲中心,聯通5G+UWB定位技術為70余臺AGV小車賦予“精準導航”能力,配合自動化立體貨架,將物料搬運距離縮短60%,響應時間從過去的30分鐘驟減至5分鐘,傳統陶瓷產業“搬運難、找貨慢、庫存高”的痛點正在被一一化解。
火眼金睛 傳承質檢之道
“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泵鞔茖W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詳細記載了古代制瓷的繁復工序。其中,質檢環節全憑匠人的經驗和眼力,每一件瓷器都要經過反復敲擊、仔細端詳,于細微之處捕捉瑕疵。
而今,在邑山智造的智能車間,聯通AI質檢系統正以“火眼金睛”守護著每一件產品的品質。智能傳感器與AI視覺識別技術的結合,讓檢測速度比人工快30倍,產品變形率從15%降至5%,整體合格率顯著提升。
更令人驚嘆的是,通過MES系統、區塊鏈等技術構建的質量追溯體系,讓每一件瓷器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數字身份證”。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承諾,更是為“景德鎮制”注入可信、可驗的數字基因。
在設備運維層面,傳感器實時監測與預防性維護系統使故障停機時間減少60%,依托MES可視化平臺,訂單交付率提升15%。智能生產線與陶瓷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對接后,生產效率再度躍升40%,展現出數智化改造的疊加效應。
平臺聚能 編織產業云圖
景德鎮的陶瓷產業歷來有分工協作的傳統。歷史上“一業興,百業旺”的產業生態在今天以全新的形式得以延續。作為江西省唯一的日用陶瓷“數智工廠”,邑山陶瓷以陶瓷智造工坊為載體,構建起覆蓋142家企業的產業生態圈。
中國聯通打造的陶瓷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服務企業超200家,帶動50余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針對小微企業痛點,中國聯通推出的AI質檢系統解決方案使質檢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顯著降低。數字化正在讓這座千年瓷都煥發新的生機。在管理層面,業財一體化系統讓傳統陶瓷企業煩瑣的結算流程變得高效便捷。供應鏈系統的優化,讓人不禁想起古代景德鎮“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的繁忙景象,只是今天的“舟帆”已變成數據流,“陶舍”升級成了智能工廠。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景德鎮的陶瓷產業既承載著千年文化的厚重,又面臨著數字時代的機遇。窯火千年不息,匠心代代相傳,在這片曾經創造出無數瑰寶的土地上,一場傳統與未來對話的新篇章正緩緩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