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記者從11月7日舉行的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北京)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2024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0.5%,今年前三季度增速為9%,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0.7%。北京落實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取得階段性成果。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維亮介紹,大模型領域,目前北京市累計備案大模型達162款、居全國首位。前沿技術布局成效顯著,北京量子院首次完成星地量子直接通信系統模塊級驗證;微芯研究院“長安鏈”持續支撐一批國家級關鍵數字基礎設施工程。
數字基建方面,北京市持續推進“光網之都,萬兆之城”建設,累計建設5G基站近15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69個,位居全國首位;建成5G-A基站超1.7萬座,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推動28個園區開展萬兆園區試點。工業互聯網領域,接入國家頂級節點(北京)的二級節點累計138個,接入企業節點數累計17萬家。算力供給規模與質量雙提升,目前京內智能算力總規模達4.2萬P,依托京津冀蒙算力供給廊道,形成國內最豐富的綠色算力資源。
數據要素激活核心動能,市場化配置改革提速。北京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升級數據沙盒3.0版,破局人工智能訓練數據版權爭議和權益保障難題。推動全市數據入表累計超15億元,200余個高質量數據集開放共享,促進北京市數據登記、交易快速增長。為促進高質量數據供給,北京重點推進具身智能、醫藥健康、新材料、腦機接口、遙感衛星等高精尖領域的高質量數據采集生產基地建設。搭建北京人工智能數據應用開發平臺,打造數據、算力、模型、場景、安全“一站式工具箱”,培育人工智能應用產業生態。
數字產業深度融合,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2400家,核心產業規模近3500億元,依托“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已匯聚算力、數據、模型、應用、投資五類超280家伙伴企業,形成近200個跨行業應用案例,今年升級伙伴計劃2.0,加快推動構建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創新生態。產業數字化轉型同樣成效顯著,累計建成5家燈塔工廠,149家先進級智能工廠,6家企業成為國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劉維亮表示,接下來北京市將以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為總引擎,積極參與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錨定全球標桿,推動北京數字經濟從單項引領、實踐領跑,向生態主導、理念先行的更高階段跨越;統籌通用算力與智能算力布局,筑牢“算力底座”;以需求為導向,在醫藥健康、具身智能等領域搭建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放大數據沙盒的合規示范效應;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機器人等前沿領域,打造國際標桿項目,輸出可復制的“北京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