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十四五”期間,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萬億元,占全球比重接近30%,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我國建成全球最大、覆蓋最廣的網絡基礎設施,5G基站達到459.8萬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連接數超過了1億臺(套);建成3.5萬多家基礎級、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
國務院新聞辦9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發布五年來工業和通信業發展成就,并針對市場高度關注的行業非理性競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5G新基建進展、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等話題作出回應。
工信部部長李樂成表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核心動力。“十四五”以來,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大國重器頂天立地,創新動能更加澎湃。先進制造加速壯大,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實數融合擴圍增效,數智化應用更加普及。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增強,產業基礎更加牢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專精特新“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對于非理性競爭,李樂成明確表示:“企業產業的培育可謂千辛萬苦,而非理性競爭毀掉一個企業、毀掉一個產業,可能在一夜之間,我們絕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
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是“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色。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在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將扎實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推進重點城市、熱點地區5G-A網絡覆蓋,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走向部署應用。提高算力設施綜合供給水平,加快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打造新型工業網絡,推進蜂窩車聯網部署,加快構建現代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人工智能+制造路線圖將出臺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和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發展態勢良好。DeepSeek、通義千問等國產大模型引領全球開源創新生態,AI手機、AI眼鏡等終端產品加速普及,行業專用大模型落地應用,取得初步成效。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
“對于實現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發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張云明說,下一步,將一手抓技術供給,促進“智能產業化”,一手抓賦能應用,加快“產業智能化”,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
在做強產業供給方面,工信部將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業多模態算法、軟硬件適配等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筑牢產業底座。推進智能體開發部署,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人工智能終端產品。
在做優賦能應用方面,張云明透露,將研究出臺“人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轉型路線圖,發布實施制造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指南。培育一批賦能應用服務商,打造模型調優、數據治理、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常態化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活動,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針對人工智能是否會影響就業,張云明回應說,在推進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部分重復性、危險性的崗位產生替代效應,但同時也將提高勞動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崗位、新職業,促進就業提質擴容。下一步,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協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創造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潛力,加強職業培訓和教育,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培養更多適應智能化時代的新型人才。
賽迪研究院黨委副書記胡國棟表示,站在制造強國建設的新起點,要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深度融合應用,支持企業在重點場景應用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和工業智能體,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持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與提升價值鏈地位,搶占新工業革命制高點,推動中國制造從“大”向“強”全面躍升。
胡國棟建議,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業規模化應用。系統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智能制造工程等重點工作,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系統賦能。支持在電子、汽車、機械、醫藥等十大行業開放智能排產、人機協同、預測性維護等高價值場景,推動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積極培育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平臺化設計等新模式新業態,推動人工智能驅動的產業全要素發展。
不斷提高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
“企業產業的培育可謂千辛萬苦,而非理性競爭毀掉一個企業、毀掉一個產業,可能在一夜之間,我們絕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李樂成強調,抓行業必須抓治理,實現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推進行業治理的現代化。
李樂成表示,行業治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將堅持依法治理,強化行業自律,落實監管責任,提升服務能力,運用改革的思路辦法,構建協同高效、監管有力的行業治理格局,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他談到,近一段時間,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一道,依法依規治理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重點行業的非理性競爭,有了初步的成效。下一步,將錨定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目標任務,標本兼治、系統治理,著力完善制度機制、優化產業生態,不斷提高行業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首先要堅持依法治理。李樂成表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要加強電信、道路機動車等重點領域的立法,抓好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立法研究儲備;加強不同層級的法規制度立改廢釋、補齊法規的空缺、健全法規體系、實現良法善治。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持續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在落實監管責任方面,李樂成表示,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引導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做到優質優價。產品質量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活幸福。這方面,將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寧可跨前一步形成交叉,不可退后一步留下空當。針對個別領域夸大和虛假宣傳、惡意詆毀攻擊等網絡亂象,近期將聯合多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督促企業規范營銷宣傳行為,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針對內卷式競爭,宏觀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明確要求破除光伏、鋰電池等領域的內卷式競爭,依法治理低價亂象,科學優化產業布局,強化質量管理,建立行業自律的機制,并推出儲能電池安全產品推薦目錄。
工信部等部門先后召開了新能源汽車、光伏等行業座談會。比如,8月19日,工信部、中共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提出加強產業調控,遏制低價無序競爭。健全價格監測和產品定價機制,打擊低于成本價銷售、虛假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為。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發布會上也談到,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高端制程車用大算力芯片還有短板,產業非理性競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等。工信部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規范產業競爭秩序,持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得益于整治內卷式競爭政策發力,價格指數連續回升。8月份,制造業PMI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53.3%和49.1%,比上月上升1.8個和0.8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制造業市場價格總體水平繼續改善。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第一財經分析,反內卷牽動市場預期,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上行,這是兩個價格指數持續上行、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漲幅較大的主要原因。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表示,反內卷關鍵在于構建公平的競爭環境,這對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至關重要。不僅要調控內卷式競爭嚴重行業的供求關系,還要規范企業行為,更需要從政績考核、財稅體制等方面改革,破解卡點、堵點,從本質上打破地方保護、市場壁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