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近日,我國商務部在網站以答記者問形式發布聲明,譴責荷蘭政府不當干預安世半導體內部事務,此后不顧中方合理訴求,沒有展示出建設性態度和行動,且升級全球供應鏈危機,造成全球半導體產供鏈的動蕩和混亂,“對此,荷方應承擔全部責任”。
商務部的強硬表態,將這場由地緣政治引爆的商業糾紛再次推向新的高潮,作為全球車規級半導體領域的關鍵企業,安世半導體的供應中斷,讓本就脆弱的全球汽車產業在2025年深秋再度陷入芯片短缺的恐慌。而安世事件的走向,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歸屬與存續,更將深刻影響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事件脈絡:你來我往仍無定論
荷蘭安世總部與安世中國的糾紛已持續逾一個月,目前仍無定論,在此,筆者梳理了事件的脈絡。
9月30日
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受到威脅”為由,凍結安世半導體全球資產,并限制其在一年內進行任何資產、人員、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調整。隨后,荷蘭法院應公司高管請求,暫停了中方CEO張學政的職務,并任命第三方托管人接管公司管理權。
10月4日
中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令,禁止安世半導體在中國境內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的元器件和成品。
10月16日
安世中國區遭總部技術封鎖,權限已被掐斷,停發中國員工報酬。
10月19日
安世中國在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安世中國是獨立經營、決策的中國企業,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意志,公司員工需遵守公司勞動紀律,無需聽從外部指示。
10月23日
安世中國宣布恢復對中國本地客戶的半導體產品供應,但所有訂單必須以人民幣結算,不再接受美元或其他外幣支付。
10月26日
荷蘭安世半導體總部以中國管理層“未履約付款”為由,停止向東莞封裝測試工廠供應晶圓,導致后者一度無法正常生產。
11月1日
安世中國發公告稱,荷蘭安世“惡意抹黑”,并披露其欠東莞工廠10億元人民幣貨款;同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符合條件的安世半導體出口予以豁免,緩解供應鏈危機。
11月2日
安世中國再發公告,強調庫存充足可穩定滿足客戶訂單至年底后,且已啟動預案驗證新晶圓產能,預計明年能無縫銜接需求。
11月6日
荷蘭安世再發聲明辟謠相關傳聞。近期有傳聞稱,荷蘭將于11月7日前恢復張學政職務,11月13日前解凍其荷蘭總部核心資產及對華業務授權。
曾幾何時,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被視為達成雙贏的合作,安世半導體給聞泰科技提供了一張“轉型船票”,聞泰科技則為安世半導體提供了高速發展的土壤。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從2018年到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增長914%、924%,這六年間,安世在聞泰科技的托舉下快速成長。2024年安世營收沖到147億元,在2021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間,累計利潤達到105億元,平均年利潤超30億元。
可以說,安世半導體吃到了中國市場紅利,聞泰科技也從一家OEM代工廠轉型成為國內半導體龍頭企業。而如今,隨著汽車“新四化”的快速發展,聞泰科技和安世本該乘風而起,卻被一封荷蘭的“強奪”行為按下了暫停鍵。
產業震蕩:車企大廠陷缺芯危機
安世的失控讓車企們再次嘗到了被“卡脖子”的滋味。近日,本田位于墨西哥塞拉亞的工廠宣布停產,幾乎同時,本田加拿大阿里斯頓工廠也因缺芯減產一半,并計劃停產一周。日產汽車表示芯片供應庫存也僅能夠維持到11月的第一周。福特、大眾、寶馬、奔馳等車企也發出預警,如果幾周之內不解決缺芯的問題,那么減產、停工都是難以避免的結局。
安世風波將芯片和汽車產業鏈的脆弱性暴露在了臺面上。作為全球領先的分立與功率芯片IDM廠商,安世小信號MOSFET、ESD保護器件出貨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其產品集中于成熟制程、低成本的分立與功率器件,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基礎芯片卻是現代汽車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其短缺足以癱瘓整條生產線。因此,雖然安世芯片對先進制程工藝要求不高,但市場地位讓其足以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情況也體現在安世財報中,其2024年營收超20億美元,其中約六成來自汽車行業。
安世半導體出口斷供后,全球車企積極尋找替代方案,但車規級芯片安全性要求極高,零部件商進入車企供應商名單需3~6個月認證期。在現有產能和已認證的零部件廠商處拿貨則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短期需求井噴遠超供應能力,安世在關鍵汽車分立元件市場占約40%的份額,安森美、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廠商的產能結構難以滿足替代需求;二是成本上漲,安世的規模優勢可壓低價格,替代廠商的零部件成本預計將漲兩到三成。
與此同時,安世中國正加速轉向國內晶圓供應商。芝能汽車報告顯示,新潔能、士蘭微、揚杰科技、鼎泰匠芯等多家晶圓廠,均具備向安世東莞工廠供應晶圓的能力。據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智能網聯汽車分會秘書長林示透露,鼎泰匠芯可能是安世中國的重要替代供應商之一。
關于車企缺芯問題的解決路徑,電子創新網CEO張國斌表示,歐美市場可能推動汽車半導體本地化生產,以減少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但這需要時間和大量投資;國內市場士蘭微、華潤微等企業已具備技術替代能力,有望短期內進入主流供應體系!伴L期來看,國內企業還應加強供應鏈多元化,形成更多區域化供應鏈,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同時加快技術創新,加速汽車芯片的國產替代。”
未來走向:聞泰或將取得主動權
據新華社報道,中美經貿團隊通過吉隆坡磋商,達成成果共識。美方將暫停實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荷蘭政府的行動部分是基于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特別是美國9月29日公布的50%穿透性規則。因此,美國50%穿透性規則的暫停實施,意味著荷蘭政府對安世半導體控制權的接管失去了部分關鍵的法律依據,削弱了荷蘭政府行動的正當性!睆垏笾v道。
目前,我國商務部也與荷方積極溝通,希望荷方從維護中荷、中歐經貿關系大局和全球產供鏈穩定與安全的角度出發,以負責任的態度與中方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業內部事務,為安世半導體問題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法。與此同時,聞泰科技已啟動國際仲裁程序,以契約精神與國際規則反擊政治干預,并積極溝通法律救濟方案,主動爭取相關部門支持。
此外,張國斌指出,安世中國明確表示荷蘭總部的決定在中國境內不具備法律效力,進一步鞏固了聞泰科技在中國境內的控制權。綜合來看,聞泰科技重新獲得安世半導體控制權的可能性較大,但最終結果仍需等待相關法律程序和外交協商的結果。
截至發稿之前的最新消息,11月7日,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曼斯表示,鑒于同中方的會談富有建設性,相信中國供應至歐洲和世界其它地區的芯片,將在未來幾天送達安世客戶手中,荷方將繼續與中方保持密切聯系,并將就此事與歐盟委員會和國際伙伴密切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