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領域,南方某大型造修企業承擔著中國高端船舶的設計與建造任務。為掌握數據主權、推進信創落地,該企業啟動了從軟件到硬件的全面國產化替代計劃,并攜手聯想開天工作站,共同驗證國產算力在船舶設計這一最復雜工業場景中的可行性與可靠性。">
工聯網消息(IItime) 造船,被譽為工業體系中最復雜的制造工程,是衡量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尺。
在這一領域,南方某大型造修企業承擔著中國高端船舶的設計與建造任務。為掌握數據主權、推進信創落地,該企業啟動了從軟件到硬件的全面國產化替代計劃,并攜手聯想開天工作站,共同驗證國產算力在船舶設計這一最復雜工業場景中的可行性與可靠性。
然而,船舶設計流程復雜、系統龐雜,每一環節都高度依賴專業軟件與高性能計算,對圖形渲染、系統兼容性與數據安全提出了嚴苛要求。長期以來,這些關鍵系統運行在進口芯片架構之上。要實現信創平臺的完整替代,不僅需保障性能,更要打通軟硬件適配與業務系統的協同穩定。
因此,該企業需要的不僅是國產算力設備,而是一位能夠從算力架構搭建,到系統適配調優,再到數據安全保障,提供全程陪伴的一體化合作伙伴。憑借在信創遷移與行業適配方面的深厚積累,以及多年來的合作基礎,聯想開天成為其信創轉型的首選方案提供者。

船舶造修信創轉型的現實挑戰:從性能到安全,環環相扣
對該企業而言,信創轉型不是簡單的設備更新,而是以工作站為核心的算力體系重塑,關乎設計連續性與生產穩定性。
首先,是軟件生態與算力性能之間的匹配難題。船舶設計涉及GB級的三維模型與復雜矢量圖,對GPU的圖形渲染、內存帶寬與穩定性提出極高要求。而當前國產CPU與GPU生態仍處在快速演進中,驅動支持、系統兼容性、運行穩定性都需重新驗證。哪怕輕微的性能波動,都可能打亂設計節奏,進而影響整個造修進度。
其次是系統適配的復雜性。該企業擁有 17 套業務系統,覆蓋從設計、審批到生產等關鍵環節,時間跨度長、技術棧多樣,既包括結構化數據庫,也包含與三維模型關聯的圖形數據與專有格式。要實現全面遷移,必須在數據協議統一、遷移流程規范、內核與驅動適配三方面協同推進,只有這樣,這 17 套系統才能在不中斷業務的前提下,平穩切換至國產平臺。
更為關鍵的,是數據安全與遠程協同的雙重壓力。作為承擔多項軍工與海工任務的企業,其設計數據保密等級極高;而在集團化、跨區域協作日益常態化的背景下,工程師常需在異地完成建模、圖紙審核與仿真工作。如何在確保信息安全合規的前提下,實現高效遠程協同,成為信創轉型過程中必須攻克的核心難題。
端到端覆蓋,聯想開天工作站賦能船舶設計全鏈路轉型
在該企業的信創轉型中,聯想開天提供了一套系統級、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覆蓋咨詢規劃、硬件部署、軟件適配、安全架構與后期支持,實現了船舶設計全鏈路的國產化平穩遷移。
項目啟動階段,聯想開天團隊深入企業設計與信息部門,圍繞設計、仿真、生產管理等關鍵系統,梳理算力需求與業務邏輯,制定了分階段的信創替代路線圖。該方案明確遷移優先級與并行測試路徑,為整個實施過程提供了可執行的技術框架與風險控制機制。
在算力底座方面,聯想開天為該企業的千人團隊構建了以聯想開天P3h G1t與P5h G1t為核心的信創工作站矩陣:
• 聯想開天P5h G1t定位單路旗艦,搭載海光3490處理器(16核32線程),面向船體總裝、艙段布置、CFD仿真及本地AI推理等高負載場景,最高可配16核32線程海光高性能處理器,支持豐富專業GPU與大容量顯存,為大型三維裝配、復雜曲面建模及高并發渲染提供穩定的算力支持。
• 聯想開天P3h G1t則負責零部件建模、二維出圖與中型BIM/裝配任務,在支持專業圖形驅動的同時具備靈活的內存與存儲擴展空間,為中負載CAD/BIM場景提供堅實的算力保障。
得益于這一算力矩陣的協同優勢,聯想開天工作站在國產平臺中展現出卓越的性能上限。其旗艦型號可流暢處理GB級三維模型與多層裝配文件,輕松覆蓋造船設計的全負載場景;配合新一代專業顯卡,渲染與載入效率顯著提升,大型模型加載延遲小于10秒,系統響應快速而穩定。與此同時,工作站全面采用M.2 NVMe SSD存儲架構,顯著提升數據讀寫速率,在圖紙調用、模型加載與仿真計算等環節實現高吞吐、低延遲的體驗,為造船設計提供強大而穩定的算力底座。

卓越的性能與領先的兼容性,共同構成了聯想開天工作站的核心競爭力,而后者得益于聯想開天與主流國產ISV的深度協同。
依托與國產主流ISV的深度合作,聯想開天構建了聯合認證與驅動調優機制。項目實施中,聯想開天工程團隊與中望CAD聯合開展驅動聯調與圖形算法優化,通過升級BIOS與篩選特定內存顆粒等軟硬結合的深度調試手段,解決復雜矢量渲染的失真與卡頓問題。
同時,與軟件伙伴的深度合作模式被進一步應用于更廣泛的生態中,從國產軟件擴展至CATIA等國際專業軟件,及該企業17套業務系統的兼容性驗證,逐步貫通了工藝、物料、排產等數據鏈路。
業務遷移“零中斷”,國產算力撐起大國重器
然而,僅依靠工作站本身的兼容性,仍無法覆蓋所有業務流程的遷移需求。為此,聯想開天為船廠搭建了基于自研超融合架構的 GPU 虛擬化平臺,將當前階段尚無法在本地工作站完全兼容的業務模塊,通過虛擬化的驅動兼容層實現平滑運行。這一方案不僅補齊了國產化系統的兼容短板,也進一步強化了數據安全與遠程協作能力。工程師可在廠區、分部或出差途中,通過輕終端安全訪問設計環境與算力資源,實現“數據不出域、算力隨時用”。
該方案不僅滿足兼容性、安全性與靈活性的需求,也顯著降低了GPU運維成本。終端預裝所需應用與配置,實現“開箱即用”,確保業務系統、專業軟件與歷史數據的無縫遷移和“零中斷”運行,完美契合船舶造修行業對系統連續性與穩定性的極高要求。
目前,聯想開天工作站已在企業設計一線穩定運行三個月。設計師在中望CAD等軟件中完成船體線型設計、艙段布置與復雜部件建模,操作流暢、系統響應迅捷,性能表現接近傳統架構。正如企業IT負責人所評價的:“我們在設計一線使用聯想開天P5h已有數月,三維建模與渲染都非常順暢。通過GPU虛擬化平臺,即使出差在外也能安全訪問設計環境,數據始終留在廠區內網,實現了高標準的數據安全。”
信創時代的造船引擎,工業中國的新底座
從“被動替代”到“主動掌控”,國產算力的意義已超越一臺設備的性能,而成為產業自主與國家安全的基石。該企業的信創轉型實踐,正是這一時代變革的縮影——隨著數十年來造船技術的自主創新,國產算力平臺也真正支撐起船舶這一大國重器的研發與制造重任。
在這一過程中,聯想開天不只是交付硬件,更趟出來一條國產化路徑——讓信創成為生產力,讓數據主權成為競爭力。從集團層面看,該項目已成為內部信創轉型樣板,正被兄弟單位借鑒復制。它以系統級咨詢、工程級適配與算力層的創新,打通重工業領域中的設計、仿真、工藝、管理全鏈路,使信創設備在真實工業現場落地生根。
今天,聯想開天正在成為中國各行業信創轉型的堅實底座,也正讓“中國制造”的數字龍骨更加穩固。從圖紙到龍骨,從算力到運力,國產算力平臺正在以新的方式,推動大國工業駛向更深更遠的海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