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作為記錄中國信息通信產業變遷三十余年的"老兵",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PT展)的如期開幕,既延續著行業晴雨表的基因,也面臨著數智時代的新考題。站在展館中,看著百余家企業帶來的技術盛宴,我愈發清晰地意識到:這個承載著產業記憶的展會,正迫切需要注入新活力以續寫輝煌。
2025年PT展的內容升級值得肯定,"數實融合新引擎智啟未來新動能"的主題精準把握了行業脈搏。展會最大的特色是實現了技術展示的"全鏈條覆蓋",從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行業大模型,到華為的5G-A與AItoX商用成果,再到啟科量子的量子通信應用,完整呈現了從基礎設施到終端應用的創新圖譜。亮點在于首次設立"具身智能專區",靈巧手操作、仿生機器人移動等實景展示,讓AI從"屏幕中的大腦"走向現實場景,這種具象化表達讓技術更具感染力。同時,金磚國家數字經濟論壇等國際化活動的引入,以及空天地海應急通信、低空經濟等特色專區的設置,拓寬了展會的產業邊界與國際視野。
回溯歷史,PT展的三十年是中國通信產業的成長縮影。從最初聚焦傳統設備,到成為全球數字技術交流平臺,它見證了中國通信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其成功源于對技術趨勢的精準捕捉和對產業資源的強力聚合。但如今,展會的吸引力短板愈發明顯:盡管宣稱有15萬專業觀眾,但真正來自制造、農業、醫療等垂直領域的決策者寥寥無幾。在數智化賦能千行百業的今天,PT展仍未擺脫"通信圈自嗨"的局限,其他行業參與度不足直接導致展眾質量難以提升。這背后既有宣傳渠道未能觸達垂直行業的問題,也因展示內容與行業需求的銜接不夠緊密,讓潛在觀眾覺得"與己無關"。
提升PT展活力需從內容、參與和服務三方面破局。內容上要打造”技術+場景”的展示體系,不僅呈現5G-A、AI+、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更要結合智慧礦山、智慧養老等落地案例,讓不同行業觀眾都能找到共鳴。參與機制上可建立"行業伙伴計劃",與制造、能源等領域的行業協會合作設立專屬展區,定向邀請企業決策者參與供需對接會。服務層面則要推進數字化轉型,搭建線上虛擬展廳與云端洽談平臺,通過直播探展、在線互動突破時空限制,同時完善展后數據服務,為參展商提供精準的觀眾畫像與需求分析。
PT展的轉型之路,亦是中國行業展會的破局樣本。辦出特色的核心在于跳出"大而全"的誤區,在"專而精"與"深而廣"之間找到平衡。首先要錨定產業痛點設置主題,像PT展聚焦"數實融合"一樣,讓展會成為解決行業問題的對話平臺。其次要構建差異化體驗,通過首設專區、獨家報告發布等特色內容形成記憶點,避免同質化競爭。最后要延伸產業價值,將展會從"三天的展示"升級為"全年的服務",通過常態化沙龍、線上社群等形式維系產業鏈接,讓展會成為持續生長的生態載體。
從"Post&Telecommunications"到"People&Technology",PT展的內涵演變早已指明方向——科技最終要回歸人的需求。當展會能真正成為技術與產業、行業與行業、人與科技的連接紐帶時,其活力自然會源源不斷。這既需要主辦方的理念革新,更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助力,唯有如此,這個老牌展會才能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