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一輛汽車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如今每個零件都有了自己唯一的“數字身份證”,這些標識記錄著從“一塊鋼板”到“一輛整車”的全流程故事。
“嘀”的一聲,掃描槍輕觸二維碼,不到一秒,這個汽車零部件的“前世今生”便在電腦屏幕上清晰展現:供應商信息、生產批次、質量檢驗報告、物流軌跡、甚至安裝在哪款車型上。
這就是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汽車行業的日常應用場景。截至今年10月,我國汽車行業標識解析體系注冊量突破90.1億,解析量超77.0億次,這一數字標志著工業互聯網在汽車這一支柱型產業的應用進入規模化階段。
在傳統制造模式下,從供應商到主機廠,各個階段的數據常常相互隔絕,形成一個又一個信息孤島。而標識解析體系讓全產業鏈數據互通成為可能。當下,標識解析在汽車行業的場景落地得到全鏈路的滲透。
在新車研發階段,標識技術為零部件規格、設計參數等數字資產賦予唯一“身份碼”,實現跨部門、跨企業的協同管理。生產車間里,標識解析的“實時追蹤”能力成為關鍵。通過“一物一碼”,生產線可精準定位每一個零部件的來源、規格及裝配進度,當某批次零部件出現適配問題時,系統能通過標識快速追溯至供應商及生產批次。
在物流環節,標識成為連接主機廠、供應商、經銷商的紐帶。零部件從出廠到入庫,通過標識實時更新庫存狀態,主機廠可動態調整采購計劃,避免庫存積壓或短缺。進入后市場,標識解析讓“全生命周期管控”成為可能。車主維修時,4S店通過標識快速匹配原廠配件,避免副廠件以次充好。
以東風汽車集團搭建的電池溯源管理平臺為例,通過二維碼、電子標簽采集數據,打通生產單元與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系統,實現新能源電池注冊、追溯查詢、客戶服務等業務閉環。該平臺支撐電池數據自動采集準確率達100%,故障檢測效率提升20%,節省人力10人。而湖北“漢江汽車產業走廊”則依托武漢頂級節點,推動東風集團290家供應鏈企業接入宏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設備協議識別率99%,數據互通共享效率提升30%。
未來,標識解析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將更加深遠。隨著跨行業標識互通推進,汽車標識有望與能源、交通數據聯動,助力“車路協同”“智慧出行”落地,推動汽車產業從“制造”向“智造+服務”轉型。
90.1億個標識,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汽車產業數字化的“腳印”。從生產效率提升到消費信任重塑,從供應鏈協同到后市場創新,標識解析正以“數字紐帶”的角色,打通汽車產業的“任督二脈”。隨著體系持續完善,它將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成為汽車產業從“大國”向“強國”邁進的核心支撐,釋放更持久的數字化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