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從“只聞其聲”到“可視可互動”,電信通話業務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5G技術與AI深度融合,新通話不再僅僅是傳遞聲音的工具,而是成為融合媒體、數據交互和應用程序功能的智能通信平臺,正深刻改變著個人社交方式與行業服務模式。
技術突破:筑牢創新發展基石
新通話最顯著的技術特征是在IMS會話中建立一條或多條與音視頻并行傳輸的數據通道(DC, Data Channel),用于傳輸任何類型的應用數據,實現用戶在通話時的交互式信息傳遞。
國際標準方面,GSMA于2023年6月發布PRD NG.134《IMS Data Channel》首個版本,定義了支持IMS DC的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戶網絡接口)和NNI(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網絡節點接口)標準最小集,形成端到端業務規范,能夠支持單運營商DC商用。2024年7月,GSMA TSG工作組發布PRD TS.66《IMS Data Channel API Specification V1.0》,是終端支持IMS數據通道以及應用開發者開發IMS數據通道應用程序必須遵守的強制性規范,為終端及應用開發者開發新通話應用提供了標準依據。2024年6月,3GPP R18 正式凍結,標志著新通話領域首批端到端國際標準制定。3GPP R19階段,新通話作為高優先級項目立項通過,將基于5G-Advanced進一步定義新通話,聚焦互聯互通、媒體面增強、網絡能力開放等。
國內標準方面,截至2024年9月,CCSA TC3/TC11工作組已有多個項目面向基于IMS DC方案的新通話業務開展標準化工作,主要聚焦網絡架構、業務流程及終端要求等方面,與3GPP保持同步;ST3工作組立項推動緊急呼叫支持視頻及DC能力。
跨界融合與場景創新:釋放多元應用價值
新通話打破了傳統通話的功能邊界,在C端和B端場景中均展現出豐富的應用價值。
面向個人用戶,新通話顛覆了純音視頻通信形態,升級為富媒體、交互式的沉浸式體驗。趣味通話功能允許用戶替換背景、使用數字人形象或添加手勢動效;智能翻譯功能實現跨語種實時字幕疊加,打破語言障礙;點亮屏幕功能則讓通話界面從黑屏變為平均90秒時長的移動新媒體,實現內容變現。
在行業數字化轉型領域,“新通話+”模式構建起全鏈條服務閉環,為千行百業注入新動能。“新通話+電商”通過AR試穿、屏幕共享演示等功能提升購物體驗,跨境場景中的實時翻譯打破語言壁壘;“新通話+金融”實現身份核驗、產品介紹、電子簽約全流程線上化,無需額外APP即可完成業務辦理;“新通話+民生”通過遠程視頻指導,解決家電維修、網絡故障等問題,降低溝通與上門成本;在醫療領域,視頻問診、術后跟蹤等應用優化就醫流程,文旅行業則借助精準推送與線路導覽功能提升游客體驗。
應急與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更凸顯新通話的社會價值。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利用多方視頻、位置共享等功能,提升突發事件響應效率;部分地區公安機關將新通話應用于110報警服務,通過實時視頻與信息同步,提高警情處置精準度;法院借助視頻調解、在線簽署等功能,有效緩解案件積壓問題,實現司法效率提升。
挑戰應對與未來展望:邁向生態繁榮新階段
盡管發展勢頭良好,新通話仍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技術標準缺失制約業務規范發展。基礎運營商在系統與基礎網絡建設、能力部署及業務支撐方面仍存在不足,新通話業務覆蓋范圍受限,用戶體驗難以保障。同時,當前運營商在網絡能力開放的范圍與方式上敏感性較高,尤其在實時交互場景中,如何有效開展內容審核、精準監控及違規問題快速處置,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其次,傳統能力繼承障礙制約業務創新發展。新通話業務雖源于傳統語音業務,但在諸多關鍵領域,仍未能完全繼承或升級傳統語音服務的部分核心能力。
再次,政策與價格機制缺失制約業務市場化推進。運營商在新通話業務發展過程中,政策支持力度與業務協同能力不足。此外,運營商價格調整機制缺乏靈活性,使得新通話業務在市場競爭中難以凸顯價格優勢。
最后,產業能力及協同不足制約業務規模擴張。終端產業中,僅頭部廠商具備獨立開發能力,中小型廠商在DC能力適配方面仍面臨較高門檻,終端規模推廣需經歷能力下沉過程,短期內僅高端手機能滿足支持條件。當前產業鏈各環節的溝通、協調與合作仍處于探索階段,生態完整性有待提升。
新通話作為5G時代的標志性應用,正在打破傳統通信邊界,用科技為人民群眾構筑美好數字生活。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生態的日益壯大,新通話有望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重新定義實時通信的未來圖景。這場由AI驅動的通信革命,正在讓“打電話”這一日常行為爆發全新的價值增量,使我們的溝通更加豐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