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日益成為支撐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
產業生態不斷壯大,已覆蓋40個國民經濟大類
2017年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網絡、平臺、數據、安全四大體系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加快發展,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創新模式不斷涌現。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不斷壯大,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9164.8億元。工業互聯網已延伸至40個國民經濟大類,涉及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制造業各大領域,以及采礦、電力、建筑等實體經濟重點產業,逐步形成產品追溯、供應鏈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應用模式,成功打通物聯網設備、支付終端和標識讀寫設備等終端。
我國目前正在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工業互聯網標識是建立工業互聯網新連接的重要前提。標識是工業互聯網的“身份證”,是連接數字與物理對象相關信息的入口,是實現工業全要素、各環節信息互通的關鍵支撐,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通過建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可以實現全球供應鏈系統和企業生產系統精準對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務。
在標識解析體系的架構方面,已經建立5個國家頂級節點,管理國內所有的二級節點以及上萬個企業節點,為實現國際互聯互通,我國即將建立一個國際對等互通的架構。截至2021年6月,工業互聯網標識二級節點已上線156個,分布于25個省區市,接入企業接近2萬家,標識注冊量突破260億。
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1500個,開辟轉型新路徑
在工業互聯網四大體系當中,網絡體系是基礎,平臺體系是核心,數據體系是關鍵,安全體系是保障。
當前,工業網絡無線化發展趨勢顯著,目前5G已可支持毫秒級空口時延,能夠滿足很多垂直行業的數字化場景,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也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我國5G商用穩步推進,已建成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的5G網絡,也為“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可以說,“5G+工業互聯網”不僅是5G融合應用的主陣地,更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主戰場。“5G+工業互聯網”是我國最有可能建立國際化競爭優勢的領域,開辟工業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全國各地均已開展“5G+工業互聯網”探索,5G+工業互聯網全國在建的項目已經超過1500個,成為工業互聯網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項目涉及138個鋼鐵企業、194個電力企業、175個礦山、89個港口,5G融合賦能效應日漸凸顯,加速助推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
不過5G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絕不是把在公網上的5G直接搬到企業網,需要開發新的適應于企業應用的5G網絡。5G to C的架構并不能適合于5G to B的企業應用場景,需要深入的研究企業網絡的需求,開發新型的5G to B的架構,支持企業網絡低時延高可靠高安全的應用,開發新型的5G可信的公共網關,需要加強產學研的合作,立足于創新并且明確需求標準來先行和試點,推進形成產業,支撐我國工業互聯網可持續的發展。
工信部將“5G+工業互聯網”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目前已出臺《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和《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動“5G+工業互聯網”應用走深向實。
平臺“工具箱”屬性不斷增強,賦能效應初現
平臺是工業互聯網四大體系之一,也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和樞紐。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正快速增加,目前已有600余家平臺,其中既有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平臺,也有面向特定行業的特色平臺以及聚焦特定技術的專業型平臺,多層次系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已經形成。
此外,全國已培育100個以上具有行業特色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工業設備數量超過了7300萬臺,工業APP突破50萬個,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針對大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務,通過對設備、產線、運營等環節進行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高決策效率。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形成通用型、專用型兩條發展路徑,前者面向所有中小企業,其核心在于解決中小企業痛點、擴大用戶規模;而后者面向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提供專用性平臺服務的商業模式,其核心在于通過知識的復用,降低公共模塊的成本。
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在對150家工業互聯網平臺測試得到的結果中,目前平臺的整體能力還有待提升。通用的PaaS和工業大數據的相對的通用能力掌握較好,邊緣計算能力逐步提升,工業數據管理能力還不夠理想。可以預見,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邊緣側能力將越來越重要,需不斷強化數字孿生能力。同時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工具箱”屬性將不斷增強,由技術工具向商業工具轉變。
實現“從0-1”轉變,支撐工業企業創新發展
除了網絡和平臺體系建設,數據體系和安全體系也是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其中,工業互聯網數據體系通過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在全國范圍內的體系化建設構建,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承擔建設任務。
作為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要的基礎設施,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可以構建工業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強化工業數據的匯聚能力,更好地發揮基于數據的服務能力,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當前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還處在建設中,不過根據《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1年工作計劃》發布的規劃可以看到,中心將于年內基本完成建設工作。
在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方面,IT技術和工業領域深度融合放大了工業互聯安全保障能力與不斷提高的安全需求之間的差距。為更好支撐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我國構建起國家、省、企業三級安全防護體系。
目前全國20多個省已經建立起來省級的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對130多個平臺進行安全態勢感知的保護和監測,對900多萬個設備實現了實時監測,監測的企業超過了11萬家,為我國在工業領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021年上半年,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工業互聯網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實現了“從0-1”的轉變,明確了使用場景的需求。未來,隨著工業互聯網體系的不斷完善,工業互聯網將實現“從1-10”及“從10-N”的規模發展,進一步融入工業體系,賦能工業企業智能變革。
